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说庆阳庆阳窑洞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复制链接]

1#

庆阳窑洞的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远在夏商时期,周人先祖10多代人挖建的土窑洞遍布山塬谷地,密密层层,窑洞村庄鳞次栉比。《诗经》中称其为“陶复陶穴”。陶穴,即下沉式的地坑庄院;复穴,即坡崖半敞式庄院。

别具特色的窑洞民居80岁的班彩兰老人坐在窑洞热炕上做针线

宁县瓦斜乡原沟村刘永庆、周学琴夫妇的陇东窑洞民居文化传习所

装修美观的土窑洞

窑里看到的风景

西汉时,窑洞的造型发展和内部设置更适合人们居住,比如烟洞、灶台都很讲究,利风利烟,窑洞内不再被烟尘熏染。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各个窑洞作用也有了分工,就一个窑洞家庭讲,有客屋窑、灶房窑、畜圈窑、放柴窑等。修窑庄一般在避风向阳地方修建,避湿就干,避阴就阳,使窑洞居室有了很大进步和改观。此后,数百户、数千口的窑洞村落大量出现。

明清时代,窑洞以安全、舒适、文明为目标向前发展,大塬上出现了小城堡,高大的围墙将一群窑洞和地坑院围了起来,有城门、高楼子,还有通向外面的地道,以防御兵荒和贼乱。群众将这种建筑称为堡子。

民国时期,出现了窑洞城镇,一座城中包含了数千孔窑洞,成为典型的窑洞城市。当时,西峰城区窑洞星罗棋布,多达数千孔,其中下沉式地坑院占60%以上。

树木葱茏的窑洞庄院窑洞庄院的大门“楼子”

宁县中村镇政平村冯良杰老人居住的砖箍窑

华池县城壕镇定汉村丁虎凤家的砖箍窑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许多人开始走出窑洞,修建砖瓦房。上世纪90年代,窑洞开始被废弃。仍然居住的窑洞庄院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门面窗户增加,并且装上了玻璃,使窑内光线更充足,更明亮;窑口外圈或崖面用青砖砌衬,使窑洞更加坚固;窑内墙壁、窑掌用白灰刷新,地面用砖或地板砖砌衬,防潮防鼠,清洁明亮;一些新式高档家具如电视机、录音机等搬进了窑洞,给古朴的黄土窑洞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

华池县山庄乡尚湾村于学礼家的7只箍窑

宁县瓦斜乡原沟村刘德忠、王凤莲夫妇居住的装修一新的窑洞

华池县山庄乡雷仡佬村康翠花家的石箍窑

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李政子家修葺一新的窑洞

年以来,庆阳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窑洞民居展开了保护工作,确定了重点保护项目和保护单位3个,即后官寨乡中心村沟圈窑洞群、温泉乡红岭村窑洞群和小崆峒民俗文化村窑洞群。修复加固了小崆峒民俗博物馆土窑洞18孔,建筑面积平方米,进行长期保护。对小崆峒风景区窑庙、老山风景区进行保护,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保护工作。

今年,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对8县区窑洞民居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拍摄照片、记录口述史、座谈研讨,为政府保护和开发窑洞民居提供学术理论支撑和依据。

西峰区小崆峒民俗博物馆

风格独特的宁县中村镇政平村砖箍窑

华池县山庄乡二将川的窑洞群落

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遗址保存的原生态窑洞

庆阳窑洞种类很多,细分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基本上有三种,即明庄窑洞、地坑院窑洞和箍窑。

明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齐,然后修庄挖窑,有一庄三窑的和五窑的,也有五只以上的。在董志塬上,也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又得下挖几米再挖窑,往往是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明庄窑洞

地坑院窑:这种窑都在平塬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巷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这种窑洞实际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明显。

地坑院窑洞

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坯和麦草土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卷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桃檐,有钱的人还有上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

箍窑

窑洞按用途细分还有很多种,如为防盗,有正窑上面再打个小窑名曰高窑;在窑内一侧再打个能藏东西的小窑名叫拐窑;若因窑小,在盘炕的地方再掘一小窑,叫做炕窑;为了躲避战乱,在村庄附近另挖一个地下长洞,叫地窨子。住家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什么客屋窑、厨窑、羊窑、牛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

作者赵彩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