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霞浦闾峡传统民居简述,不仅是历史,还有孩 [复制链接]

1#

福宁史话

中国较早关于民居的记载,出自《孟子·藤文公》: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指出了民居最早的形式巢居和穴居。世界人口庞杂,种群丰富。自然气候和审美习俗更是不同。造成其生产生活活动的主体(民居)在建筑史上地域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

霞浦县闾峡村宋时即有人口散居,元末明初陆续有曾、陈、谢、周、林、李、何等姓氏从闽南闽中等地迁居至此,形成了湖边曾、后陈坑、谢家岙等族群聚集点,到了明朝中叶始筑城行成规模性村堡。目前村内保存的传统古民居为我们对话先人提供了载体。因篇幅所限,以几个关键字简述。

闾峡风光

一择

择地

闾峡曾氏族谱载:“择五猪下山居地名湖边焉”,北山(大坪顶)曾氏族山作为闾峡靠山,现今从卫星地图上看清晰可见五猪下山之风水形势,可见先民择地建房居住风水第一。

闾峡村内巷口、路口、屋宅嵌置的“石敢当”石刻,更是风水影响居住环境和建筑的表现形式。古籍载:“凡磐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用此石敢当”,对其尺寸等也有严格规定“高四尺八寸,阔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入土八寸”,以此用以辟邪择地建屋。

闾峡曾氏家谱

闾峡曾氏界山石刻

择位.

“闽地,晴则冬暖,雨则夏寒”,福宁府知府李拔有诗云:“暑雨长溪日,深秋气候同。潮声淡宕里,山色有无中”。受区域范围、交通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限制,闾峡民居总体以坐北朝南为主,东西两向延伸,保证了最佳的光照、通风、采暖和生产生活出入便利。村堡上山下海,左入右出。而具体到单体民居除了大方位符合村堡主体坐向,涉及到风水还要请专业的风水先生看方位。

闾峡卫星地图(五猪下山)

择时.

闾峡建房前开工动土叫“起工”,鲁班经载:“凡伐木日辰及起工日切不可犯穿山杀”,和择地择位一样,取土、取石、起工、合砖、驾马、定磉、上梁、安门、筑灶、安床、乔迁新居等均需专业风水师操作选定吉时,备蛋酒红包礼献先生和建筑师傅。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闾峡林氏家宅

屋架营造图

二构

闾峡传统民居以砖木、泥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木架构是核心,组成形式有抬梁、穿斗、抬梁加穿斗。四围外墙分为砖石结构(勒线上部青砖空斗墙,下部石堆砌)、土石结构(勒线上部夯土,往往掺杂以贝类壳和瓦砾残瓷等)。外墙起到保护木结构的作用。零散富户偶有以优质青石起勒脚,以保护墙面。大小民居皆有“厅”,厅两侧对向成屋,以此构成民居的主要组成部分“厅堂”,厅堂之材往往是最优质的,结构也最高敞明亮,诸如木雕石础雕刻等也最为精美,是家庭高等级活动的中心,用以祭祀、礼待宾客、红白喜事、宴请等,而所谓“堂屋”往往是主人之卧房。(注:此处厅和堂有别于传统建筑厅和堂之区别定义,以地方方言概念直译)。主厅设有沉池,有一池、二池、三池之分。沉池供奉天地牌、佛菩萨妈祖、地方神明(佘老爷、闾山法主)、祖先牌位等。厅堂之前为天井、四水归堂,天井四围即通廊。以吴氏家宅为例,廊与厅衔接转角处高槛门,高槛门进入即设有木梯(部分民居楼梯设置于后厅),可直上仓楼,木梯外侧即为外墙(吴氏殷富,墙料乃糯米、黄土、沙浆混合物,牢固坚硬),木梯内侧丫头房,丫头房不仅是奴仆丫鬟居住之所,也有储藏日常生活用品之功能,设有一地窖。木梯设置的隐蔽性体现了封建社会统治下底层百姓谨小慎微、保守藏身的思想,其实用价值完全盖过了美学价值,可以把它比做是古民居区别于现代住宅结构最明显的组成。闾峡民居往往有后厅,后厅有采光通风井(类似天井),和前厅井相呼应,不仅保证了整座民居的通风采光排水,更是无形中和东西山墙起到了防火的保护作用。

闾峡吴氏家宅

三合

合而为一。

闾峡民居是闾峡先民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生产劳动,了解和适应天地规律,融入自然、和谐共存,造就了一方栖息地。而筑屋的东主,匠人更是把自己的思想追求,智慧和汗水化到了每个建筑构件和细节里,墀头、斗拱、门环、台基、翘檐、灰塑、雀替、月梁、柱础、门楣、花窗、垂拱…不妨走近他们,里面有守规之美,也有东主匠人随性发挥的闪亮点。

作者简介

曾亦洁,吕峡人,霞浦县空海文化研究会和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古建筑与古陶瓷方向。

出品:文旅霞浦

整理:文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