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3082.html 景泰县历史文化悠久,
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也是历史上南北交通的咽喉。
在这里,
除了看不完、吃不尽的美景美食,
还有许多流传千年的民间艺术。
打铁花(打出鸿运当头)
寒铁熔炉,化灼水,滚滚烈焰
举目去,流火似金,溅星如电
但见匠夫一挥臂
冲天铁花飞寰宇
千万点,夜放花千树,天地间
景泰地方民俗打铁花在传统年俗中,是一道必不可少且视觉效果美不胜收的文化大餐。打铁花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源于明代军旅,起初由靖远地域的戍边军户军中庆功时表演,后流传民间。“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世间怪事真如此,百炼柔钢齐绕指”,等都是形容打铁花时的灿烂场景。
打铁花有两种/p>
第一种打法是用一把浸湿泡透的柳木勺,把熔化的铁水舀起来,向空中抛去,或者向一堵墙面甩去,顿时火星满天,灿烂夺目。蔚为壮观美丽。另外一种打法是一个人举起撑满铁水的勺子,另一个人举起木棒击打那把勺子的长杆,飞溅起满天火星。
“打铁花”的最初目的
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打铁花是中国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鲜红滚烫的铁汁和绚丽无比的铁花,预示着新的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兴旺,越过越红火,因此很受群众喜爱。
滚灯(纸包火的绝技)
景泰滚灯俗称滚花灯,是景泰传统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长城一线设烽火台传递军情,昼夜分别用狼烟和灯火进行通讯。后来讯号灯流传到民间,逐渐由手执变为就地滚动,形成了“从古老城墙上走下的舞蹈”—景泰滚灯。每逢重大节日,当地老百姓便组成威武雄壮的滚花灯队伍,只见灯舞如花海、人走如龙腾,声势浩大、气冲霄汉。
景泰滚灯舞蹈中所用的景泰滚灯由灯架、花灯及灯芯三部分组成。明清时灯架、灯芯托盘及转轴皆为木制,只有花灯由竹条或柳条编织而成,解放前改成箩圈骨架。经多次改进,花灯制作现已发展到第三代,所用骨架又改为高炭钢丝、不锈钢轴承机械框架,架上糊彩纸,更加操作灵活、结实耐用。花灯状若绣球,由六个大圈、八个中圈及六个小圈构成。
景泰滚灯以其绣球状的构造,“纸包火”的绝活,“排兵布阵”的独特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树皮笔画(笔尖上的艺术)
树皮笔画为景泰芦阳李氏家族秘传的民间绘画技艺,是以枣树皮或榆树皮做笔,以草木灰混合麻子油等为墨,结合传统水墨画技法作画的传统美术。
芦阳李氏祖先家族秘传的民间绘画技艺,在景泰有较大影响。绘画形象生动,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物、花草等,特色鲜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景泰树皮笔画具体形成年代据传是,李氏先祖明清时期即是地方有名的民间绘画艺人,祖辈十余代皆以油漆桌柜、彩绘寺庙画像等养家糊口。其先祖受木匠、砖匠镂刻花板、花砖的启迪,结合木匠用木片在木料上画榫方、画线的做法,改用木片尝试构线,发现线条刚劲挺拔、细腻匀称,极具特色。以此萌生了以木片代笔作画的想法,经反复实践和摸索,最终发现了以树皮做笔绘画的妙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树皮笔画是一种典型而又独特的绘画艺术。芦阳李氏树皮笔画以树皮为笔,以线造型,运笔工整、细腻、严谨,使画面更有质感,能很好地体现出工笔花卉、景物的鲜活姿态,在山石、花鸟的细节塑造上平添了几分厚重。
景泰砂锅制作(非遗传承)
景泰砂锅制作工艺最初产生于明代,是景泰人民古老智慧的结晶,这门技艺曾养活过千千万万景泰人。年,景泰砂锅制作工艺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砂锅的生产地是景泰县芦阳镇西关村。这里的高岭土储藏量丰富,粘度好兼之周围又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村边的溪水四季常流,具备了良好的建窰条件,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砂锅制作技艺。
砂锅烧制的技艺十分复杂,人们在山丘边掏挖坚固的土窑洞作为砂锅窑,黏土则取用附近的白土、红土、黄土和青土混合而成。经打碾、推磨、过筛,以1:1的比例掺和形成“五合土”。艺人将“五合土”和水成泥,经反复捶打、踩踏均匀,埋放1—2天后,就可以制坯了。制坯时,艺人一边转动慢轮,一边用双手抟泥,放在模子上用木板拍打、专用器具抹平、刮削、捋捏,制成砂锅坯子,放置于太阳下晒干,于晚间入灶烧制。
为使砂锅不会烧裂,手艺人对制作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如一般要达到五合土“手捻如面、入口不碜”,即便是含在口中咀嚼也感觉不到碜牙;有的手艺人刚抟出的泥坯,甚至能够达到“细腻润滑、河中取水”的程度。
非遗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END
来源:如意甘肃丽乡行
原标题:《COME!这里的“年俗”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