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在渑池,根在黄河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有一个地方今生

谁也不能离开她,

从蹒跚学步吚咿呀呀,

到皱纹纵横满头白发,

再多的苦累,也阻挡不了,

奔向她的步伐……”

周日清晨,文友发过来一首诗《回家》,令我潸然泪目。

我的老家张沟村,位于黄河中游南岸渑池县城东北,距离仰韶文化发祥地仰韶村十公里。张沟村因四面环沟,村中沟壑相连且张姓人居多而得名。我17岁离家赴京学习,到后来工作三十年,无论多忙,每年都有固定的八次回家日子,雷打不动,即便父亲病逝后老家院子空无一人,这十几年也从未中断。当然,这还不算回老家对老宅子的修修补补,代表母亲回到村里为人家的红白大事表表心意……

先是正月十七上老坟。刚过完十五,按我们村祭祖的规矩,在洛阳工作的大哥和在县城的弟弟三人不约而同,请假一同回老家。东院年过七旬的中富大哥和临近义马赶过来的家臣叔,十几个叔伯弟兄们,一帮老少爷们早上七点,天微明时分,一齐到坟地用扛来的铁锨为方圆三四十米的老坟铲土,冒着严寒把捻好的纸钱挂上柏树枝。最后,大家一起在老坟前焚香祭奠,跪下磕三个响头,有雨雪时改为鞠三个大躬。最后的仪式是集体鸣放鞭炮,绕坟一圈声光震天的场面煞是壮观。尽管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那种虔诚恭敬的仪式感,在黄河南岸韶山脚下氤氲升腾。连刮起的弥漫烟火的风,都飘荡着一种怀旧返古的味道,历久难忘。

有一年洛阳大哥出差未能赶回,弟弟年幼,我在老坟祭祀时,手忙脚乱,但程序一点也不敢少。上完老坟,我们都还要各自去上自己家的坟。我需要再到东北方向千米之外,为五爷和父亲的坟地铲土挂纸。一路上,到处是飘扬的纸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是全村人心照不宣的集体统一行动。后来,祭祖与清明节保持了一致,这个固定的习俗每年如此,风雨无阻。

中秋节之夜,带上苹果和月饼回家祭月亮;农历十月初一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纸,回家为故去的列祖列宗烧寒衣;腊月二十三,买上几个烧饼夹着十几个钢磞儿,回家祭老灶爷,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大年三十夜,回家为十几道门上贴上吉祥的大红对联,放小年夜的炮仗,为灶爷天爷土地爷烧上三炷高香,口中念念有词让他们上天保全家人的平安;大年初一回家,放上一大挂辞旧迎新的鞭炮。还有元宵节,又要回老家,在老屋大门口放上母亲蒸的大花馍、玉米面做的灯罩馍,烧香祭典,向上苍祈福。

腊八节虽不用回老家,但母亲在谁家住,我们其他兄弟姐妹们都要赶到谁家吃顿腊八饭,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团圆风景。

父亲过世三年后,每年的忌日,我们兄弟姐妹六个都会在“张家群英会”的家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