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喝热水的习惯由来已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病至而治之汤液”。
“汤”即热水,古人认为喝热水有治病的功效。
明天启年间,杨涟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遭到迫害,心灰意冷,于是“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
这种寻死的逻辑,就是遵循的中医中“温阳”的思想。
01
中国人喝热水,西方人喝冷水,古人这样解释道“中土戒饮凉水,以防坏腹,泰西务饮冷水,以为除热。”
然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古时资源、人力短缺,贫苦人家无钱买炭,无人拾柴,“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
即使家中来了客人也多数“便与空饼、冷菜”,这些热菜热饭都吃不上的人们,对于喝热水更是一种奢望。
02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了19世纪中期,上海爆发了霍乱。
疫情横扫了整个上海,“时疫流行,朝发夕死”,“死者日以三千计”。
随后疫情北上,传到了京津地区,相比之下,南方反而受疫情影响很小,时人便有“南方人喝热水比北方人多”的说法。
就这样,喝热水防霍乱的说法,迅速流传于中国大地之上。
03
时间进入到民国,随着细菌学说的进入中国,喝热水逐渐从民间自发变成了官方推广。
年,蒋介石正式发动了“新生活运动”,要求全国群众“此能真正做一个现代的国民,不再有一点野蛮的落伍的生活习惯”。
“新生活运动”要求全国人民,“不要随地吐痰”、“脸要洗干净”、“水不沸不喝”这种卫生习惯之外。
还有诸如“不要在葬礼上发笑”,这种引人发笑的行为习惯规定。
但“新生活运动”只是挂在嘴上的喊口号,其目的是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对于基层贫苦百姓的生活状态不闻不问,随着抗战的胜利,这一活动也逐渐搁浅。
04
然而,“新生活运动”不在了,却留下了一个新兴的行业——“熟水店”,上海及周边城市也被称为“老虎灶”。
坊间巷尾的“老虎灶”,氤氲不散的蒸汽,成了人们喝开水的“根据地”。
偌大十里洋场之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去得起茶馆,喝得起碧螺春、毛峰、龙井等名茶。
人力车夫,码头工人,走街串巷的小贩,甚至是从事皮肉生意的妓女,成了老虎灶的主力军。
不过,在城镇之外的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熟水店的存在,也没有单独烧一锅热水的时间与闲钱,更多是喝生水将就。
05
时间来到了年的朝鲜。
随着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之上发现美军投下携带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苍蝇、跳蚤、老鼠。
志愿军迅速成了以邓华为主任的总防疫委员会,基层成立防疫小组,捕灭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蜘蛛的同时,鼓励全体战士喝热水、烫碗筷。
很快,这股防疫之风从战场,来到了国内。
年3月24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运用了“爱国的卫生防疫运动”一词。
这一次透彻的“防疫运动”,使喝热水的习俗覆盖了全国上下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保温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甚至在某些地区,保温瓶的保有量超过了手电筒。
80年代,自来水厂的兴建与省柴灶的大力推广,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随心所欲喝热水的夙愿,最终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