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e2utg0e.html朱彦军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全国亚军。央视诗词大会节目组供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努力过了,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朱彦军的获奖感言质朴而真诚。
2月3日晚,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只有初中文凭,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的50岁农民工朱彦军,以一分之差惜败南航机长马保利,荣获亚军。
新年伊始,朱彦军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第九、第十场连续过关斩将。凭借沉稳出色的表现,腼腆朴实的他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诗词对决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与此同时,静宁乃至平凉都沸腾了。向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静宁县,更是掀起了诗词学习热潮。
朱彦军,一名来自黄土高原小山村的普通农民,登上了诗词大会的领奖台。荣誉与赞许的背后,他有着怎样的诗意人生?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他?日前,记者走近朱彦军,听他讲述诗和远方……
朱彦军被授予“静宁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模范”荣誉称号。
埋下种子从诗词中感悟生活
记者从静宁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40多公里的车程行驶了1个多小时,最终到达他家对面的山头。
外出卖玉米的朱彦军得知记者迷路,让邻居赶来带路。热心的邻居张东,一边带路一边打开了话匣,“我和彦军从小一起长大,他一直热爱诗词,小时候我们贪玩,他却总是抱着诗集看,没想到现在还上了央视,得了亚军,真是给咱长脸啊。”
匆匆赶回家的朱彦军面带微笑,戴着黑色金属框眼镜,尽显儒雅。但与他握手时,他手上厚厚的老茧会提醒你,眼前这位中年人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走进他家庄院,不大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电视机旁的新华字典和一沓摘抄着诗词的活页本摆放整齐。“平时在电视上看到喜欢的诗词就写下来,不会的字就查字典、看意思、标注拼音。”朱彦军笑着说。
朱彦军挤时间学习诗词、摘抄笔记。
翻看活页本,字迹清秀,抄写着各种诗词,朱彦军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他说:“这个活页本特别方便,写的时候取下来,边边角角都不浪费,我还有好多本写好的都放在房里。”
说话间,朱彦军的小学老师张文杰来了。“彦军上小学时就酷爱诗词,尤其语文非常用功,他写的作文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几乎不用我修改。”面对记者,张文杰感慨地说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彦军获得全国亚军实至名归。
提及人生第一本课外书,朱彦军说是父亲的一本《唐诗首》。这本书为幼年的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门,也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热爱诗词的种子。“小时候,在乡政府工作的父亲每月工资只有30元,但却舍得给我们买书订报,那些诗词类的各种书籍,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朱彦军说。
对朱彦军影响最大的人是初中语文老师李植林。“李老师爱好文学,经常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我很崇拜他,经常向他请教。”朱彦军说,在李老师的影响下,他也尝试发表文章,并有文章见诸报刊,这对他是莫大的鼓舞。
爱诗的人,生活中也充满诗意。夏天走在乡间田野,朱彦军会想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傍晚看见夕阳,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邂逅下雪美景,想到“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遇到月圆之夜,想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偶尔,兴之所至,朱彦军还会用诗词记录生活,记录美好。秋日风景如画,他写下“人行红叶黄花里,鸟飞蓝天白云间”。杏子黄时,他感慨“野花香,山果鲜。山村夏月赛江南。房前杏子黄,屋后苹果繁。风景似图画。爱煞农家庄园。”……
朱彦军和父亲一起讨论诗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平凉,历史文化悠久,诗词胜迹丰富,是一片诗意盎然的土地。平凉市文联主席马宇龙说,在平凉,基层集聚着一大批像朱彦军这样的诗词爱好者,他们读诗、诵诗、写诗,每年都有诗歌作品在省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诗意,已融进他们的普通生活。
苦中作乐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朱彦军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那时同村的少年外出打工回来挣了钱,见了世面,让我心里直痒痒。”朱彦军语气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
初入社会的朱彦军,虽遭遇了一次次碰壁,但身边总有诗词陪伴。
“每当面临困境,一篇篇诗词名作,总会给予我力量,让我重燃信心。”朱彦军说。
疫情期间,朱彦军在朋友圈写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以此鼓励亲友。他早已把诗词融入生命,用诗意激励人生。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打工,朱彦军首先会找到当地的书店。几年前在厦门,每到下雨天工地停工,他都会一大早赶去书店,静静地看一整天书。
“最让我难忘的是厦门外图书城,那里的书太多了。我每次去都会用便笺纸摘抄喜欢的诗词,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铺上誊写下来。”朱彦军说。
这么多年来,买书读诗是朱彦军最大的乐趣,从旧书摊淘回来的诗词书籍,他视为珍宝,常常翻阅研究。
平时在工地的晚上,朱彦军经常趴在床上学习诗词、摘抄笔记。“学诗词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温故而知新,即使是倒背如流的一首诗,隔一段时间不背也会生疏。”他说。
言传身教收获幸福美满家庭
白天打工,夜晚读诗,朱彦军坚持了30多年,也影响着一双儿女。
“作为一名农民工,不能成为别人的偶像,一定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朱彦军说。
朱彦军在家干农活。
早年前,朱彦军和妻子在西安打工期间,孩子也跟着他们在当地上学。在女儿读完六年级,儿子上三年级时,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业,他们将孩子学籍转回静宁,妻子陪读,他继续外出打工。为了让妻子、孩子能够安心生活、学习,朱彦军四处筹钱,在县城买了一套二手房。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朱彦军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喜欢看书,潜移默化下,小孩也会慢慢地喜欢上看书。
在给孩子买书上朱彦军从不吝啬。“有一次爸爸给我们买了多元的书,当时他一天的工资才多元。”朱彦军的儿子朱保行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
如今,朱彦军的女儿复旦大学毕业后正备考研究生,儿子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本科。
朱保行很崇拜自己的父亲。年,朱彦军第一次入选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当时的朱保行正读高二,“听见父亲在电话中告诉母亲,他入选百人团,我感觉他很厉害,他那种敢想敢拼的精神深深激励了我。”朱保行说。
但当朱保行得知父亲因为要打工供他和姐姐上学,不得已放弃去诗词大会的梦想,他心里非常难受。“当时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为家庭为父母多分担一点,希望未来能帮助父亲实现梦想,让他不留遗憾。”
朱彦军与家人合影。
朱彦军的妻子陈玉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朱彦军常年在外打工,陈玉玉既要照顾公婆和孩子,还要打零工挣钱,但她从不抱怨,在公婆的帮助下,悉心打理好家庭。朱彦军说:“家和万事兴,我有今天的成绩,最感谢的就是妻子。”
“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听话,一定好好读诗,一定好好赚钱,一定好好爱你!”回想朱彦军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对她的深情告白,陈玉玉激动地说:“我心里特别感动,也为他感到骄傲。”
朱彦军的家乡——平凉市静宁县红寺镇魏沟村。(资料图)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静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心怀梦想总有舞台为你而设
接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通知是年12月4日,回想起当时的心情,朱彦军说:“很平静,我从第一季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