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霞陈凤琴供稿
九月时您我遇见,护办一张张陌生的脸,与座位上七双好奇的眼,在此结下师生缘,此后九月便有了怀念……——题记 少年不知愁,华灯初上夜阑珊。18年9月,医院护理部的培训,我们7名初入院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手术麻醉科规培学习。时光荏苒,我们规培已有两年时间,回想初来的我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新奇,每天好似有无数个问题要向老师请教,可就是这样一个个懵懂的我们在科室老师的帮助下慢慢成长了起来……勤学苦练是书写规培答卷的“突破口”。俗话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手术室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在手术配合中不断熟练,因此,我们每个人为自己准备了一本记录各科手术配合的专用日记本,我们把它取名为“手麻日记”,这个日记本记录着我们日常手术配合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个人感想,小到器械护士如何穿针递线,大到一台手术的解剖,每一次的记录,带教老师总是认认真真的批改,时至今日,这本“手麻日记”总是不断填补着我们记忆中遗失的内容,可谓是我们工作的“宝典”。而同时,护士长及各位老师也常常都是“夜归人”,除了加班加点的为我们培训,还时常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反复讨论优化规培带教计划,只为我们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成为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笃实好学是书写规培答卷的“营养液”。学会让自己归零,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不论我们学到了多少,都需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学识广博,方能迎接挑战、接受锤炼。在科室业务繁忙之余,护士长多次组织邀请骨科专业组的马驰蛟主任、韩晓强医师、肛肠病院王俊主任等为科室人员讲解手术流程,配合要点。通过学习,使我们更深刻懂得,一名优秀的器械护士不是负责给医生传递器械就完事儿了,而是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观察的眼和乐于思考的心,把自己逐步融入到主刀医生的手术思路中去,以达到主动、准确、及时传递器械的“六字方针”,不断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发现,将思维、行动、理论知识完美结合。拼搏创新是书写规培答卷的“推助剂”。做任何事情挥洒汗水拼搏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山在高,一直攀;路在长,走下去,便能抵达。”可见拼搏精神对于当代人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埋头拉手而不抬头看路,要在拼搏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也只有以拼搏的与创新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更快的实现自身价值。在科室规培学习的这两年中,在看似平凡的工作里,老师们总是能通过不断思考去改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患者为科室工作带来便利,这些勇于创新的精神时常鼓励着我们。 成长之路,我们经历了多个日夜的磨练,很苦,但却值得。曾经,我们因为犯错被批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轻易掉下来,因为我们时刻谨记这是在手术台上,我们要为患者负责;我们也因为手术配合很完美被老师夸奖而暗自窃喜。最终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护士长及各位老师的支持帮助下,王晓在护理部举办的“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梅霞在健康教育科普竞赛中再次斩获一等奖并有幸参加了陕西省青年教师大赛,荣获优秀奖。当然,在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手术麻醉科这个优秀团队的感召力,不论培训,还是活动比赛,在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人员总是积极参加,团结一心,让科室不断的发展、进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成为一名优秀的手术室护士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在各位老师的影响下,我们7人将一直保持一个“空”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添加更多的石头、沙粒、水…,握时机尽力而为,在未来实现自身价值,遇见更好的自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