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网站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127/8629850.html玉兔故里毛仁山
——武穴花桥“毛颖山”西游故事探源
朱志勇干才*
武穴是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地,已得到全国专家学者广泛认同。武穴东、西、南、北各处地名、景物,多数能与《西游记》原著相互应证,各种传说故事都能在《西游记》中找到蛛丝马迹,为何独缺中部?
其实不然,武穴中部奇峰竞秀,地势开阔,环仙人湖方圆十里,更是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尤其干氏一脉,自隋末当时官居扬州牧的干元龙老先生,为避战乱率族人来武穴中部的花桥镇“毛仁山”脚下这个世外桃源定居,繁衍生息至今已逾千年,泱泱旺族矣!
吴承恩著书《西游记》之际,不可能不到其地寻幽探胜,得访先贤。近期,我们通过查阅史料,民间走访,实地调研,认为吴承恩成书之时,到访过毛仁山,为构思《西游记》中的“毛颖山、伏龙寺、荆棘岭”等地域名称奠定了基础。
毛仁山——毛颖山乎?
“毛颖山”在《西游记》中位于天竺国都的西南,山势高大,原本是五环福地,山中有几处兔穴,亘古至今没甚妖怪,因玉兔精贪恋毛颖山的山色秀丽,私自下凡,假扮天竺公主,招唐僧为驸马,永结秦晋之好,被悟空识破打败,又被天庭四大元帅所阻,无法逃回月宫,躲入毛颖山兔穴中。悟空在山神土地的指引下,逼玉兔出洞府,经一番打斗,在即将被悟空伤却性命时,嫦娥与太阴星君出面说情,并把玉兔带回月宫。
武穴方言“毛颖山”与“毛仁山”读音完全相同,仅一字之差,地名如此相同在《西游记》中极少,读来略显突兀。其实,毛仁山为干姓的繁衍之地。史载,干姓得姓于古寒国,国君为大羿,传至后羿时,因后羿射日有功,入夏朝为相,后为下属寒浞所迫,失国,国人以国为姓,古时寒通干,其后裔就为干姓。嫦娥为后羿之妻,玉兔乃嫦娥饲宠,玉兔以毛仁山的洞穴栖身就顺理成章了。据说,当地干姓村民素有养白兔的传统,延绵千年而不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相传,后羿居住在毛仁山的紫藤谷。这里环境优美,一年四季山花烂漫,尤其春季,谷中的紫藤次第开花,争奇斗艳。后羿夫妻二人过着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天出十日,酷热难当,禾苗枯焦,百姓流离失所。因后羿天生神射,百姓求之射日,救黎民于火坑。怎奈天地所隔之遥远,岂箭矢可射之?后羿求助山神,使毛仁山石岗寨拔地而起,一日暴长数十丈,不几日接近天际。后羿带上箭矢登上山巔,对着太阳连连射击,天上太阳应弦而落,射掉九个之后,正准备射第十支箭时,下落的太阳引发天雷勾动地火,一时间山崩地裂,火山喷发(现毛仁山留存一处火山遗址名曰葫芦山,此山盛产石英,常有人挖得浮石多孔窍,遇水而不沉,实为一种火山岩也),山崩地裂之时,最后一支利箭化作一条巨蟒,驮着后羿从山顶飞驰而下,救后羿于乱石穿空之中。那箭更是化作一道山梁从山谷中冲天而起,突兀非常,后人为纪念此箭救后羿之功,为山梁取名为蟒蛇吐箭。
因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赏仙药一丸,一人食可白日飞升,两人食可长生不老。一日后羿外出打猎,留嫦娥在家看管仙药,寒浞得知,摸上山村,想逼嫦娥交出仙药。此时,嫦娥正在门口抱着所养小白兔玩耍,见到寒浞知其居心不良,就带着仙药,抱着白兔,夺路而逃。寒浞在后紧紧追赶,怎奈路穷尽处有一方巨石拦住去路,嫦娥急忙攀上巨石,面对寒浞逼迫不得已吞下仙药,此时寒浞已迫近嫦娥,正好邻居吴刚砍柴回来,看到如此情景,拿出斧子拦住寒浞,嫦娥才得以幸免。然而此时药力发作,嫦娥抱着白兔飞升而去,从此天人永隔。吴刚因救嫦娥有功,太阴星君度其位列仙班,后羿失药从此断了仙缘。
嫦娥到月宫思念后羿,整日以泪洗面。终有一日,一滴相思泪化作心形落向后羿所住小山村的嫦娥奔月处,在那方巨石上深深印下了一个“心形”印迹。这石印深有尺余,无论冬夏,印中相思泪从不干涸,常有不少少男少女于心形石印前求取姻缘,应响如验。干氏后人迁回得姓地,已逾千年,后羿故居“干家”和邻居吴刚故居“吴上”,现只剩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
毛仁山山势雄壮,庙宇众多,有一寺名为青龙寺,寺后山有一洞穴深约三十多米,与唐代预测奇书《推背图》四十三卦中的“玉兔走入青龙穴”应证此洞必为玉兔洞府无疑。
俗言“狡兔三窟”,山中另有一洞,名曰:老虎洞,洞内可藏三百余人。抗战时期,干姓子孙在此洞中躲避日寇,日寇搜山不得,四处开枪,惊起山中一条大蟒,窜入洞中,幸得人群中有一壮士挺身而出,用草帽包住蛇头,把蟒蛇推出洞外,全村人得以幸免。玉兔为嫦娥饲宠,后羿苗裔又在玉兔洞府避祸,岂不是冥冥中的定数。
如此说来,玉兔落足“毛仁山”只不过是重回故里罢了。
龙池寺就是伏龙寺?
龙池寺位于毛仁山主峰石岗寨西侧,始建于唐代,历经千年,屡毁屡建,至今仍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古寺依山而建,面水而居,后山山高林密,青云出轴,前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此水为高巢水库,亦称龙池冲水库或龙神寺水库,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所修。在龙池冲东西二冲两条山溪交汇处筑坝而成,相传两溪交汇点有一水潭深不可测,人称龙宕,曾有人用十斤麻绳吊一石头以测深浅,还是未能及底。龙池寺原傍东冲山溪而修,上下两重,中间一院,院中一石池,名为锁龙池,锁龙池四季泉水不断,经一孔流入溪中,后因修水库,寺庙迁往高处,锁龙池、龙宕被库水淹没,已不知其迹。
相传锁龙池中锁有一条母龙,这条母龙本住在龙宕之中,因与龙宕北面鹞鹰崖天顶(井)湖内一条恶龙相恋,二龙相会时,搅得天昏地暗,洪水泛滥,溪流下游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后被几位过路神仙打败。恶龙被驱回鹞鹰崖天顶湖,母龙被神仙锁住,镇在龙池寺锁龙池中,命恶龙每遇干旱,必须行云布雨,以赎其过。龙宕北面有一处山巔名为鹞鹰崖,山巔上方圆有一丈大小的沙地,唤着天顶(井)湖,沙地四周长满芦苇,山顶上长芦苇本是奇事,更奇的是,每到夏天干旱之时,哪怕晴空万里,天顶湖上空飘来一丝云彩,转瞬天顶湖四周二公里范围内就会下一场风暴雨,天顶湖里也会有山洪冒出,甚至能喷几丈高,当地百姓见之者众多,名曰:起雕。一时之间,河满渠溢,解当地百姓旱灾之危。据说是天顶湖中住的那条恶龙,因赎罪才有此施为。这就是“广济天顶湖,无云也有雨”俗语的出处。
溯东冲山溪而上,一里左右,有一水潭,潭口有一石头,极似一条鲤鱼迎流而上,有跃跃欲起之势,维妙维稍。此段山谷称作“鲤鱼沟”,那奇石奇景称作“鲤鱼跃龙门”,曾经有位文人,游览此地,见此石此景遗诗一首,上阙已不可考,下阙为:前朋已过仙鲤宕,后友随流返退湖。只留此身化石鲤,万古千载佳迹留。说的是龙池寺边上龙宕的鲤鱼,在每年端午午时逆流而上,跃过龙门进入仙鲤宕化龙的故事。当年,一群鲤鱼在寻求化龙的途中,前面一部分跃过龙门进入仙鲤宕化*身,隐入西冲石壁之中,那石壁景观当地人称“石壁隐龙”。
石壁上隐约有龙形出现,有人说是三条,有人说是五条,也有说是七条的,也有能数出九条之人……不一而足,听有识之士说:在石壁之中看到隐藏龙越多者机缘越大,往后前途越大。不知是否有大造化者,在此石壁上数出更多的龙。当到此鱼跃起时午时三刻已过,没能进入仙鲤宕化身*,刚刚卡在龙门口,又有些机缘,只能化身石鲤长存世间,后面的鲤鱼见时机已过,只能随流返回龙宕。往上就到了干家子孙曾经避难的老虎洞了,再往上就是陡不可攀的悬崖上了。
说到此处,熟悉西游的朋友有没有似曾相识了?这就对了,大家请看《西游记》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书中说道:“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万圣公主招鹰愁涧恶龙九头虫为附马,万圣龙宫鱼妖偷盗宝贝,被孙悟空师徒与二郎神打败,九头虫逃回碧波潭北面的鹰愁涧老家,万圣龙宫被毁,龙子龙孙被屠戳至尽,龙婆被锁,镇入敕建伏龙寺锁龙池之中。”
联系上文,原著是不是有两个疑团,逢刃而解?一是万圣龙宫为何龙族如此之盛?二是哪吒杀一龙,牵连到整个陈塘关百姓,最后只得自毁肉身以赎罪;而悟空一行在万圣龙宫大肆屠龙为何一点事情都没有?
首先,万圣龙宫中的龙为龙宕中的鲤鱼每年端午节跃龙门所化,每年都有,才生生不息,大行其道。
其次,龙分两种:一种是“蛇龙”,为蟒蛇经过修练化蛟*,经过千辛万苦,渡过生死大劫,在龙界地位极高,不可轻易屠杀,想必哪吒杀的就是这种。另一种是“鱼龙”,是鲤鱼在合适时机,抓住机会一跃而成,进阶简单,在龙界身份极低,很多沦为上仙盆中之餐,碧波潭万圣龙宫中的龙均为潭中鲤鱼跃过龙门,进入仙鲤宕所化,被悟空尽数屠戳,也无上仙过问,才能说得通。
九头虫住在碧波潭北面鹰愁涧,龙池寺传说中的恶龙也是住在龙宕北面的鹞鹰崖天顶湖,且都是战败往北而去,两处都是因二龙相恋引发的故事。伏龙寺、龙池寺都是修在唐朝时期,且都在碧波潭附近。全国龙王庙都是供奉龙王,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独有伏龙寺、龙池寺以镇龙、锁龙为神力威压护卫百姓。
龙池寺的传说故事与《西游记》六十三回契合度竟如此之高,巧合是有,但太多的巧合就不会是巧合了。相信吴承恩当年写《西游记》时,一定是借鉴了龙池寺的传说故事,以龙池寺传说为蓝本,才写出了《西游记》六十三回中精彩的故事,以龙池寺原型幻化出一个“伏龙寺”来。
荆棘岭实为廉贞寨?
《西游记》六十四回记述:唐僧师徒四人出了伏龙寺往西行走,遇一大岭,岭上荆棘丛生,仅有山脊有羊肠小道通行,后八戒奋起神威,一路上披荆斩棘,开路前行,得一石牌,方知为荆棘岭,唐僧被一老翁摄到木仙庵与其他三位老翁一起吟诗作对好不热闹。后来来一美女(杏仙)欲与唐僧婚配,唐僧不从,拉扯之间,悟空等师兄弟赶到,众人隐去,悟空识得此等众人为藤精树怪,被悟空八戒一顿好打断了仙根,唐僧师徒四人重新上路,误入小雷音。
循着书中描述,我们一行人往龙池寺以西探寻,进入龙池冲西冲。只见冲内,古木葱笼,修竹森森,青树翠蔓,藤萝缠绕,山花烂漫,梯田重重,鸟语花香,松涛阵阵,流云飞瀑,泉水淙淙,宛若人间仙境。树木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有的弯曲虬劲横卧溪头,姿态万千。藤蔓多不胜数,缠绕在树木树干枝头,形状各异,其中紫藤最大,最多,粗略估计野生紫藤不下千株,有的粗于碗口,有的大于儿臂。若在春季,谷中紫藤花儿开放,谷内必是一片紫色的海洋,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看到此情此景,藤精树怪四字,跃然于脑海之中。
山溪尽头,有一山横亘于溪水左侧,沿山间小路而上,到一隘口,称着寨门,为以前山中土匪所建,出隘口,便豁然开朗,山腹谷地中,有一片平地,约十数亩,有一青砖碧瓦的寺院掩映在青翠的树木之中,名曰:中峰寺又名廉贞寨庙。山梁上荆棘丛生,茅草丰茂,没膝之深。一条羊肠小道时隐时现于其间,从山梁上小路到山顶,若没有工具开路必是寸步难行。此山就是武穴市中部地区最高峰廉贞寨。廉贞寨山势雄伟,是武穴中部的制高点,山顶曾留有抗战时期国*构建的环形工事。廉贞属于北斗第五星,五行属木,有阴火,化气为囚,主副桃花,偏向于精神与文艺上的欲望。又有杀星之称。
看看唐僧师徒在荆棘岭木仙庵的遭遇,再结合廉贞寨对应的廉贞星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廉贞为北斗第五星,荆棘岭上的藤精树怪刚好为五数,加上两小*共七个,不正应了北斗七星第五之数。五行属木,有阴火,木仙庵里的不都是藤精树怪,都是木头,杏仙为阴,一出场就坏事,是不是有阴火?化气为囚,唐僧在荆棘岭被荆棘所困,后被掳走限制自由一夜,是为囚。主副桃花,偏向于精神与文艺上的欲望。杏仙逼婚于唐僧主动为主,被动为副,是不是唐僧命犯副桃花,唐僧与众精怪吟诗作对,是不是偏向于精神与文艺上欲望?主杀,有杀星之称,最后所有藤精树怪都被悟空八戒所杀,是不是遇上了杀星。
观这山势与书中描述的荆棘岭何其神似:荆棘岭在伏龙寺以西,地理位置也是对得上的,廉贞寨为荆棘岭,中峰寺为木仙庵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想到些处,忙向当地向导打听,当地是否有藤精树怪之类的传说。向导告诉我们,传说倒是没有,藤精树怪却是真的有。原来,在谷口处一个叫山下自然村的村子里,有棵古树,树的四周盘绕着好几棵大古藤。我们迫不及待的要向导引导我们过去看看。
来到这棵高约十余米,四、五人才能合抱的古树下,只见树身苔藓遍布,树四周有五、六根古藤攀附其上,远远看来藤是一棵树,树是一株藤。最大的一根要两、三人才合抱得过来,最小的也得一成年人才能合抱得了,藤条弯曲离奇,藤身多有孔洞、皲裂,像一个上了年纪人脸上的皱纹,极富苍桑感,一看便知其年长月久了,没有几百年是长不出这般模样的。
想必这株古藤在吴承恩《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在该处,吴老先生游览至此,观之古藤,结合廉贞寨与廉贞星的关系才引发了他的奇思妙想,故写出了《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妙文吧?
本期编辑
十四
投稿人
朱志勇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