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灶心土为什么叫伏龙肝驱寒暖胃效果好国 [复制链接]

1#
刘*连挂号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794.html

伏龙肝:灶底伏龙精似肝味辛,微温。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消痈肿*气。——《名医别录》

中药之中,有一味取自土灶的药物——灶心土,具有“伏龙肝”的雅号,为什么叫伏龙肝呢?原来古人对灶神的祭拜非常重视,为了突显对灶神的敬重,在崇尚龙文化的中国,灶神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伏龙。所以灶心土也就叫了伏龙肝。

伏龙肝作为药用,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称之为“灶中*土”。此外还有“灶下*土”、“灶月下*土”、“灶心土”、“伏龙”、“伏龙肝”等名称。顾名思义,“灶心土”即灶底所结成的焦*土块。“灶”,从构字角度分析,从火从土,意为土在火中燃烧。可见,“灶”作为古代烧煮用的土制设施,由土而成,但与火有关。故“灶”中之土包含了土与火的双重特性,专入土脏脾胃而性质温热。“心”与“土”则是对“灶”字的补充和解释。“心”,《说文解字》曰:“心,在身之中。”引申为中央之义。“灶心土”以灶底正中之土为佳,是对于其药源的补充。“土”又属五行正中,对应中焦脾胃,则是其作用部位的体现。

伏龙肝虽是土,但与自然界中的土不同,它是由火、柴、土经长期共同熔合而形成的,融合了三者的特性。伏龙肝之本应土,烹饪之主在火,资火之燃为木。土在脏应脾,伏龙肝专归于脾胃经;火性炎上,伏龙肝性温;木在味为酸,酸性收涩,伏龙肝味涩。这综合了多种自然特性的土正是中华龙的和合精神在中药文化中的体现。

伏龙肝久经灶火烘烤,柴火烈焰,使之温燥干涩,功专中焦脾经,其功效特点可归纳为“温止”:温中止血,温中止泻,温中止呕,用于中焦虚寒病证。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虚寒性出血

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循行,防止其逸于脉外的作用。当脾阳不足,统摄失司,则可出现血逸脉外的出血病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等。治疗上既要收涩以治其标,又要温中以治其本。伏龙肝味涩可收涩止血,性温可温养脾胃,对于虚寒性出血病证的治疗可谓是标本兼顾。《金匮要略》中治疗阳虚便血的代表方——*土汤,便以其作为君药,更以其命名。

2.虚寒性腹泻

脾阳不足,则水湿内停、清浊不分,精微糟粕并趋于肠中而出现腹泻的表现。伏龙肝味涩可涩肠止泻,性温可温中暖脾,对于脾虚久泻的治疗亦是一药多效,标本兼顾。

3.虚寒性呕吐

脾性主升,胃性主降,两者在水谷的运化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当脾阳不足、清阳不升,则胃失于和降,饮食之物运化无权又下行无路,逆而上涌则可引起呕吐。伏龙肝味苦而主降,性温而温中,可温中降逆止呕,用于胃寒呕吐病证。

目前,伏龙肝作为一味脾胃良药已日渐稀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其背后文化内涵却并不会就此而消亡。就如同,敬龙崇龙虽早已成为一种形式,但中华龙的精神却流淌在每个龙的传人的血液中,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就如伏龙肝而言:

和合之龙,其精似肝。

伏于灶底,暖胃散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