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5469.html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艺术及技术蓬勃生辉,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追梦而来的光荣与骄傲。但是,我们常常那些光辉夺目的东西吸引,而很少或者不善于发现“幕后英雄”。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波澜壮阔,既有长城、故宫这些震撼人心的宝贵遗产,当然也有我们不大注意的犄角旮旯,不可否认存在着不可磨灭的罕见价值,只是它们更多呈现为一条隐线。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比如位居四大发明之外,却被严重忽略的“糯米灰浆”,以及它背后的胶凝技术。可以说,没有它们在后面做技术支撑,或许后面难以有长城、故宫的辉煌和阔大了。
需要知道,这一条并非一开始就达到高峰,它需要长期发展,在与夯土等建造、材料技术的撮合中,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影响中,才能攫取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因此,“胶凝技术”及材料演进,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材料到多元复合的转变,终于伴随传统土木辉煌,在古代文明的末期才开始攀上巅峰。
从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留下的墨宝或只言片语中,我们知道在没有水泥的传统时代,人们依然不忘追逐“诗意栖居”,为了更好地建造家园,也从未停止发现更好的材料及工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这过程中,在上面提到的隐线中,传统“胶凝技术”推动糯米灰浆发明,反而呈现出一条异常清晰的发展线索。
第一,人类文明由曙光转向开端辉煌的早期,两种简单的材料及工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天然姜石,将其磨细呈白灰,可用来涂抹居地的墙壁和地面,包括洞穴、巢穴和早期简单的草木房子。这得到~年前新石器仰韶文化的考古支持。
文明早期的人类洞穴
然后是泥水混合的泥巴,具有粘结性,它天然形成,不用特别去教授。尤其黏土成分高的泥土,搅拌后黏度更高,可以用来粘结草木,以及糊墙。当然,将泥水混合物烧结后,造出更坚实耐用的陶器,用来烹煮食物,然后烧砖制瓦,诞生更优良的建筑材料,这是后话。
什么是姜石?
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土壤中,属于土的钙质结核。
姜石
第二,在前期自然泥水混合的基础上,技术含量开始涌现,人们有意识地选择黏性强的泥土,并尝试着加入草屑、植物碎末,经过搅拌、晾置,用起来更顺手,也从粘结草木发展到小石块大石头。
大约年前萌芽的技术曙光,今天我们甚至仍能在一些偏僻乡村见到,如陕北、浙江一带,它的名字是麦秸泥,或者干脆叫泥糊糊,被用来抹墙抹炕和抹灶等。在雏形已具的墙体上,用泥糊糊抹上一层、两层,干结后与墙体等结为一体,造成更好的使用效果,比如防护、保温等。
麦秸泥
使用数千年的麦秸泥,至今仍然存在,说明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如果它止步于此,不再发展,劣势将非常突出,主要还是它的脆弱,风吹雨打之后,难免酥化、掉皮和脱落,必须常常摸泥修护,才能坚持使用。
即便如此,这种技术在古代长期建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唐之前的大型宫殿,先夯筑起高高土台,再在上面构筑木柱梁架,形成异常壮观的建筑群落。只是到宋以后,随着社会发展,更深入精细的建造技术经过总结,得到传播,如宋初《木经》、北宋后期《营造法式》等。
这样,低端的粗糙技术如泥糊糊,便难堪大用,随着历史不断前进,被主流社会抛弃,以至于沦落到民间,进而只能在更偏远地区寻找生存空间了。
老家的抹泥房子
第三,初级的“泥糊糊”退出主流建造领域,那么谁来补充它离开后空缺?
在这一点上,丝毫不用怀疑劳动人民的智慧,尤其长年累月与泥土打交道,对各种泥各种土的形状认识早已了然于心,于是出现了“三合土”材料与技术。
什么是三合土?
通常由黏土、石灰和细砂组成,这种材料组合,首先是由我国特殊地质情况决定的,因为存在大量俗称*土红土的黏土、石灰石以及河砂。但地区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地区和时代又有不同定义,如明代明代将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三合土,而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的三合土,仍然可采用石灰、炉渣和砂子来制作。
这样,三合土加水混合后,性能与前大为不同,如果再经大力夯筑,最终的效果对于古人而言,简直是神奇的“铜墙铁壁”了。当砖石材料较少,尚未大量普及的时代,它即为与木头并列的建筑主材之一。
采用三合土夯筑的土墙
在现代材料理论看来,造成三合土“奇效”的原因有二:一是三种不同材料粒径大小不一,形成级配,实现了取长补短,如此结合后,反而比单一材料形成更为密实的效果。
什么是级配?
混合料中各级粒径的颗粒的分配情况,由筛析试验可得。在工程学科当中,这涉及到更专业的“级配理论”,通俗讲就是关于采用数量多少、粒径大小不同的材料,来达成尽可能减少材料间空隙的配合的理论,该配合的最终目的是增加融合强度。
二是三种材料中有两种发挥了切实的胶凝效果,就是黏土、石灰。黏土因为具有粘粒成分,自然很黏糊了。而石灰在现代材料分类中,被归为“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本身就是胶凝材料,关键属于“气硬性”,这与另一种“水硬性”概念相对而言。简单说,“气硬性”就是在空气中硬化,只适用干燥环境才能保持其强度;而“水硬性”还可以在水中实现硬化,典型代表是水泥。除了石灰,气硬性胶凝材料还有石膏、菱苫土等,它们遇水则会失去强度。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再微小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自有价值,都美妙无比,就像这历史中的泥泥水水,或者它们组成的一堵墙一片地,都不会有冠冕高堂惹人眼球。
但它们仍然是建筑历史、人类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条线,哪怕被隐藏,它们仍然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以及在这天地里风风雨雨的长短故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物件,那些事情,值得反复品味和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