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凡的世界在坚硬的黄土地上,生于其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2503104.html

《平凡的世界》里,*土地是联系小说的纽带,是生于其中的儿女们活下去的最大凭仗。

这些*土地上的儿女们,在“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都“自由”地选择了责任。他们没有被生活打败,用陕北方言来说则是“他们都活成了。”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蜡像

01他们是严寒大地下面的“暖流”,热切地等待着大地解冻

《平凡的世界》的小说时间是年至年。这是中国当代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年,从万物不生的“浩劫”到神州大地欣欣向荣,它横跨中国当代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它以编年史方式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密集的十年间中国城乡广阔的社会生活——农村、城市、官场、学校、矿山……规模宏大,结构开放,不断地从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由一个情节蔓生出另一个情节。

而在这里支撑小说的并不是引人入胜的情节,而是处于变动状态的深刻的社会心理。

小说以“平凡”的情节见长,它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的平平凡凡的人生。作为跨度宏阔的现代史诗,《平凡的世界》的重心不在“伤痕”,而在表现这些芸芸众生如何超越“伤痕”,度过“大灾难”,获得“新生”。

如孙玉厚老汉在大女婿王满银被“劳教”时,大儿子少安被批判时,家境陷于困境时,都曾处于“死不能死,活不能活”的两难处境。而在所有的危机时刻,支持他活下来的都是家庭,都是做父亲的责任,对子女的义务。

少安被批判后终于没走上绝路,是由于对于家庭的感情。他意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和父亲一起撑扶这个家,撑扶家里一群人。家庭伦理支持人们度过了一个一个的灾难,“大灾难”又使家庭伦理得到发展、巩固。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们没有被“荒谬”打败。他们以家庭伦理作为自己精神世界的基石,展现自己苦难的人生——*土地的人生。

孙少安虽然是个念书的好材料,但是高小毕了业,不用父亲说他也知道自己的学生生涯结束了。送别了童年女友润叶,把自己的人生现实地扎到家乡土地上。他由于精明强干、吃苦耐劳,18岁时被选为生产队长。

他不以空头*治而以农民的务实精神管理农业生产,使他的生产队收人年年领先,使“乡土*治家”田福堂感受到潜在的“威胁”。而当已经具有青春思想的田润叶把青春、爱情呈现给孙少安,田福堂又感受到一种新的“威胁”时,孙少安再次表现为现实。

这位从不做非分之想的青年农民,以男子汉的果断,又带有几分现实主义者的残酷,将自己与润叶火热的爱情冻结成“友爱”保存在心间。

他不抱怨命运,不悔恨自己的人生,不断带着对于润叶的留恋和怀念,以农民的务实方式,去山西领回了可心的农村姑娘贺秀莲。

田润叶对于孙少安来说是城里的教师,对于县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李向前来说她又是农民的女儿。李向前看上了她,他母亲托人向她说亲,她非但不受宠若惊,反而陷入苦恼之中。他觉得李向前本人不值得她爱,他家的荣华富贵更不在她心里。

润叶不媚俗,不合污,表现出内在的刚烈。而当她意识到自己已是妙龄,产生了爱情的骚动时,想到的自然是少安,她认为爱情不一定非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有情有意。

她柔情似水,她摆脱了羞愧,给少安写下了“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的情书,大胆地与少安在光天化日之下坐在村边地头上,由悠扬的信天游“墙头上骑马呀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相伴随。

这类少女们,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形象。她们深得*土地精髓,从广袤的大自然、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深的前辈、常年不缀的劳动中获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她们纯洁、善良。她们具有一副旺盛的生命力和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

她们爱得热烈,全身心地投入而不能自拔。她们心甘情愿地为爱情献身而不掺杂任何功利。

再观孙少平,在社会各界子女集中的县城高中读书环境里,他是自卑的。他虽然个子在班上最高,心里却总觉得低人一头。贫困又养成了他的自尊,过分的自尊,使他对所有家境好的同学,尤其是顾养民产生一种对立情绪。

小说描写的不是对立的世界,初恋失败所造成的痛苦渐渐平伏,他理解郝红梅的处境。

他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而不做太多的非分之想。他还从顾养民身上获得启示: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平凡的美”作为一种人生美学对他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孙少平自幼喜欢读书,高三时又有幸由田晓霞将他引导到一个新的天地,使他的灵*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

高中毕业不得不回农村时,他对这位精神向导说:“我回到家里,当然也为少吃没穿熬煎。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还会熬煎的。”

蜷曲在农村的日子里,他一直关心和注视双水村以外的大世界。他不像少安那样全身心地扑在农村,他自己身在村子,思想却插上了翅膀,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天地里恣意飞翔……体现出“飞翔的美”。

这些*土地的儿女,没有屈从“荒谬”的摆布,他们一个也没有堕落,一个也没有沉沦,他们在“大灾难”中,依据更大的伦理——社会伦理、国家观念,对整体的生存环境民族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忧虑,对“荒谬”这个庞然大物进行抗争,与全体中华儿女的情绪息息相通。

正如田晓霞的忧患意识,她接受父亲的影响,认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的现状是很可悲的。

田晓霞不接受教条主义理论的禁锢,而任精神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她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严肃的思考,取得较为独立的见解,并关心着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命运;她有着*土地儿女敏锐的神经,她身处*土地,精神融汇于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她体现为自由之美。

孙少安听凭命运安排,回乡务农,可是并不甘于忍受极左*策摆布。长期的农业劳动生活,使他清楚地看到造成农民挨饿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失去了经营自主权,在于“大锅饭”。

因给农民扩大猪饲料地挨批判后,他更加执著地等待全局性的转机。“四人帮”垮台后,他受到来自安徽的启示,率先在自己的生产队建立承包责任组,大胆地进行改革尝试。

这次尝试遭到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以至地区革委会主任苗凯粗暴制止,却得到田福*的坚决支持。

孙少安是农村中的田福*。产生于*土地的务实思想使二人精神息息相通,他们一见面便讨论农村问题,就是在“严冬”里,他们还探讨过农民的温饱问题,他们的结论就是改革。

他们是严寒大地下面的“暖流”,热切地等待着大地解冻。

02他们都“活成了”,有了“平凡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以田福*、孙少安、田晓霞、孙少平……构成的*土地世界所蕴藏的巨大的“暖流”呼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反映了中国这场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年夏,有的地方实行了包产到户,小说描写这是“继土改和合作化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农村所经历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中国大地再次焕发出活力和生机,发家致富成为农民生活的主题。

善于描写农民居家过日子的路遥,在这里展示的是一副百废俱兴的农村生活图景,历史感强烈,久违了的喜悦从笔端溢出。这里描写的农民吃饱了饭的喜悦程度同先前饥饿中的愁苦成正比。

改革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反映,中国人自有历史以来的“吃饭”问题,是在《平凡的世界》这里“解决”的,是路遥以小说形式探索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

小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给人的发展创造了应有的社会条件,给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社会可能,*土地儿女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同时便朝着人生更高的目标进发了。

比如,孙少安敏锐地发现转机,不失时机地创立家业,他是农村中的改革家,最早地发家致富,并且渐渐地上升为双水村第一号“瞩目人物”。而与他相对的“乡土*治家”田福堂则只能试图成为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螳螂。

孙少平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这又与少安形成鲜明的对照:

少安代表着生活在农村、献身于农村的新一代农民,少平则属于不安于现状,精神上处于矛盾、躁动状态的青年。

少安注重经济基础,相对地表现为“务实”的儒家人生,少平则注重精神追求,相对地表现为“超逸”的道家人生。

少平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意志的独立,自主的人生。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他都愿意自己来遭遇和承受。

他离开故土,离开“老窝”,闯荡世界,寻找生活的“新大陆”。白天和揽工汉们一起下苦力,晚上回到污浊的住处,躲进一年四季不能没有的蚊帐里读书,精神驰骋到文学天地里,文学作品使他的精神超越了世俗而进入了理想世界。

在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上描写新的“世事”使所有的主人公的人生都成为可能——用陕北语言来表述则是“他们都活成了。”

在所有同行中,路遥对“活成了”的不容易体验得最深,对因为“活成了”而生起的幸福感体会得也最强烈,这是“平凡的幸福”。

小说描写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过去极其反常的社会生活走向正常。他们为此摆起喜庆筵席,他们重新受到村人的尊重。

但《平凡的世界》反映这个变动而又没有停止。

03他们自由地选择了人生,也自由地承担了责任

田晓霞受惠于家庭精神生活的高起点,丝毫不看重自己的高门第。就像姐姐田润叶爱情萌发时回村找孙少安一样,田晓霞念高中时和同村而不熟悉的孙少平初次相识,后者身上的许多品质就引起了她的格外重视。

孙少平在家务农,她破例地回村登门做客,这令村人惊奇,令伯父田福堂不解,而在她是自自然然的事。她貌似超凡入仙,可又实实在在是个*土地女儿。这个喜欢披着上衣的姑娘,有着细腻、丰富的感情生活,与孙少平经历了一个奥妙而完整的感情历程。

她十分佩服孙少平的独立思考、精神追求和对于苦难的超越,她从这位她从前的“学生”身上获得了关于人生的启示。她发现,班上没有一个男生能代替少平跟她在这样广度和深度上交流思想,她终于寻找到了内在意义上的男子汉。

少平到了大牙湾煤矿后,光彩照人的晓霞以记者的身分“采访”了他——实际上她是探访了她的这个“掏炭的男人”。她在内心深处已将少平视作自己的“掏炭丈夫”,并且为此感到骄傲。

孙少平的精神力量在田晓霞这面镜子面前得到了真实的照见。田晓霞是塑造真正男子汉的女性。对此,具有优势眼光的孙兰香评说道:晓霞姐这样非凡的女性也许只能爱她二哥少平这样的男子,田晓霞这位“自由”的女性的爱情哲学已经达到了“自由”的高度。

田晓霞形象体现着“自由”的特征就在于善于驾驭自由,而不让它产生迷失。在爱情生活中乐于献身的田晓霞,对于社会事业的投入精神也达到了献身的高度。这位“解放”运动的先躯也是建设事业的先躯。

她像勇于投身“解放”运动一样地勇于投身救洪斗争。她的智慧,风度,天职感,忘我精神在这短暂的救洪一幕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田晓霞的死亡是《平凡的世界》众多主人公中发生的唯一的死亡,但她又是最为不朽的。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

田晓霞形象在小说中的意义在于她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人生——包括死亡——创造着“平凡的世界”的和谐。

再有,孙少平坚决地离开了农村,实现了离乡的志向,却没有迷失。

路遥通过孙少平形象的塑造,更深一层地表现问题不在于离乡还是返乡,而在于怎样走人生之路。

孙少平在生活“地带”上彻底地离开了农村,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却一步也没有离开*土地根基。

他在农村长大,深刻地认识到这*土地养育出来的人,貌似粗俗,但精人能人如同繁星。他感到在*土地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他是立足于*土地根基去大世界追求人生,他憧憬未来,而又永远凝视双脚踩踏的土地。他时时领略人生的深奥,命运的神秘。

他的离乡,压根就不是奢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他也要过自主的人生。

他义无返顾地回到煤矿,回到惠英嫂温暖的生活天地,他在争取到人的尊严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起了所有的责任。

《平凡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可信的世界。

作品以热情、明朗的态度讴歌改革,善于对历史作纵向比较的孙少安经常体味改革前后的两种处境、两种人生,将主人公们人生的转折与中国社会的转折融为一体,将“人生”与“改革”融为一体。

*土地儿女从改革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自主的人生,也没有走向另一极端,没有迷失在“自我”之中。

#平凡的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