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月二十三燎疳节记住三燎三不做,不 [复制链接]

1#

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马歇一天,之后就要下地干活了。正月二十三也是民间传统的“燎疳节”,有什么习俗?这一天要“燎3样,忌3事”,寓意新年无病也无灾,分别指的是什么?

燎疳节的来历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都处于雨水节气前后,雨水是寅月的中气,此时太阳黄经到达度,温度逐渐回升,河面解冻,地气升腾,天气下降,天地合同,草木萌动。所以雨水三候分别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那么地气升腾,也就是阳气上升,少阳生发,这一切都是太阳黄经到达度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少阳为木,少阳之气的增强,也就是木气的增强。木强必然导致土弱,土对脾胃,所以此时正是肝木强旺,脾土脆弱之时,最需要加强脾土之力。

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心在上为火,肾在下为水,中间为脾胃。脾胃不通,则水火不交,如同冬季天地闭塞一样,不生不长。而“疳”就是因脾胃脆弱而导致的一种病。书云:疳皆脾胃之症,亡津液之所作也。初为肥热疳,久为瘦冷疳,五疳诸积,腹大筋靑,面黄肌瘦。

当然这也是由于以前人生活条件较差,小孩的肚子里就容易长蛔虫,或者消化不好,从而导致面黄肌瘦,就是因为脾胃弱而导致的。春季木旺而压制脾胃之土,木能生火,火又生土,所以火就是木与土之间中和的力量。也就是以火来烧走“疳”,被称为“燎疳”。

这个“燎”字的本意就是放火焚烧,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比如火苗将头发“燎”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燎疳”也就是用火将“疳”烧走,是一种祛病的习俗。今年正月二十三,是癸卯年甲寅月的壬寅日,为寅月的寅日,是木气强旺之时。木强则土弱,正是最需要“燎疳”之时。

燎疳节要“燎三样”

所谓“疳积”就是土弱的一种表现,无论是食物,还是虫子引起,都是脾胃之土脆弱,消耗不掉食物而导致的。春季木旺而土弱,因此春季正是用“灶心土”和“鸡内金”的时候,也是喝汤的时候,正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因此“燎疳”也就是用火化木而生土,以削弱肝木而增强脾土之力。所以人们在正月二十三这一天燃起篝火,家人们从篝火上跨过去,被称为“燎疳”。为此人们还建起了“疳娘娘庙”,纷纷前往祭拜,是一种驱病的习俗,来自远古的“驱傩”仪式。

除了自己在火堆上跳过之外,还要将家里吃饭的用具以及锅碗瓢盆等,在火焰上燎一下,说是燎过之后就不会生病了。在燎疳节的前一天,人们用黄白纸剪成纸人的模样,悬于门后,并且给这些纸人烧出眼睛和嘴巴,放在米缸或者水缸旁边,让其吃饱喝足。

等到第二天“燎疳”之时,将纸人放入火堆焚烧,寓意着将一切不顺之气统统烧掉,一燎百了,干干净净,百病不生。这种纸做的小人就被称为“疳娃娃”。所以正月二十三要燎三样,一燎自身,二燎用具,三燎衣服。一燎干,二燎净,三燎一生不得病。

在篝火熄灭之后,就化为了灰烬,此土就为未土,是四季土的源泉,土生万物,所以人们将带有火星的灰烬抛向空中,像麦子花一样的“火星”越多越亮,则寓意着麦子容易丰收,被称为“扬麦子花”。当然以此来判断年景,只是一种消遣而已。

今年正月二十三不做三事

今年正月二十三燎疳节,是甲寅月的壬寅日,寅月的月建在寅,寅日就为建日。一二三四岁之初,寅月寅日就为“往亡”日。《堪舆经》中说:往者去也,亡者无也。为天门之日,其日不拜官上任,远行归家,出军征讨,嫁娶寻医。

寅月以子日起青龙,丑日为明堂,寅日就为天刑,是天刑星所在之日,最不宜争斗词讼。在民间习俗中,有六个“替病日”,壬寅就为其中之一。此日看望病人,就容易替人生病。今年二十三,月亮入心宿,正是容易争吵之时,夫妇情侣容易产生误会。

老话说:初五十四二十三,年年月月在人间;每月莫看此三天,老君炉里不炼丹,穷嘴老鼠不出庵,外面有金莫去担。从古至今文字来,口口相传不等闲。所以今年正月二十三不做三事:不远行,不探病,不争吵。此日木气强旺,土气最弱,正是“燎疳”的最佳时间。

春季木旺,脾土脆弱,而“燎疳节”就是人们顺应天地之气的一种表现,以火烧木而化土,驱赶一切不顺之气的习俗。

#传统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