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
有没有人下班一起去吃螺蛳?
(OO此人正在被查.......)
网友们好奇:为什么吃螺蛳会被查呢?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有眼尖的人发现,“螺蛳”被列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网友们:以后不能愉快吃螺蛳粉啦!一想到美味的......呜呜呜~
咳咳!
停!
小编有话说“因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的螺蛳,并不是我们常吃的螺蛳。简单点说,此螺蛳非彼螺蛳。”
据了解,名录中的螺蛳,学名为Margaryamelanioides。
而这种螺蛳,是云南特有珍稀软体动物,隶属于田螺科螺蛳属;其分类地位和科学价值,堪称软体动物中的“大熊猫”。
活的Margaryamelanioides,仅分布于云南省的一些高原湖泊即滇池、洱海、茈碧湖,为云南特有“土著物种”。由于人类活动和污染等原因,Margaryamelanioides可捕获产量大量下降。
年,滇池的螺蛳年产量为吨;上世纪80年代,一位渔民平均每天可捕获螺蛳20公斤,而到了年下降到了10%。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Margaryamelanioides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据广西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研究员王大鹏介绍,大家平时吃的淡水螺主要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个头比较大,是田螺科、圆田螺属动物;还有一种,是被俗称为石螺、螺蛳的“环楞螺”,一般食指大小,表面有清晰可见的环棱纹,是田螺科、环棱螺属。
王大鹏说,在广西被列入保护的淡水螺只有一种——红河疣螺,主要生长在红水河,现在很难看到了。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环楞螺,都是繁殖比较快的动物,喜欢生长在淡水的湖泊、江河、池塘、沟渠或水田中。
现在,因为施用农药较多,螺类在水稻田已经难以生存,但它们在其他类型的栖息地生长得也很快。“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环楞螺,不会列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王大鹏说。
“吃货”们不必担心了,
平时嗦的螺蛳,
还有螺蛳粉都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拓展阅读
吃国家保护动物犯法
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可能会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首先《中华du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zhi定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dao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其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倍,现在每天都有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再者,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寄生虫,如B病*、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至60%携带B病*,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人则必死无疑。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再者,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最近的调查,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另一方面,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
来源:百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