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一生前后两次不远千里移居岭南,并在罗浮山上修道炼丹,最后还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作为医药学家,他长年炼丹、制药、济世,写下了《肘后救卒方》,书中部分疾病、医方、医技的记载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最早的。罗浮山上,至今还留有诸多关于葛洪的神奇传说、医药特产和遗迹存留。
在罗浮山上,与葛洪医药文化相关的特产有很多:其一,洞天药市。根据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东粤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罗浮山上植物资源丰富,三千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一千两百多种,是名副其实的百草药库。自秦至清,罗浮山地区一直是皇家御用药园。宋代,开辟于罗浮山冲虚观旁的洞天药市,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与广州芳村花市、广西合浦珠市和东莞寮步香市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集市”。依托罗浮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葛洪在罗浮山修道炼丹、采药著书、悬壶济世。据说,在洞天药市中,有红翠鸟引导人们采到灵药,相传是葛洪炼药时所化。
其二,芝菌。芝菌被葛洪称为仙药,“生罗浮最多,有二十四种,其知名者,曰石芝、木芝、草芝、菌芝,葛稚川以为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者如紫金,而光明洞彻皆如坚冰。见即禹步采之,阴干百日,色不变者为真芝。盖芝者,川岳之灵,其形千出,或如人,如龙,如亭盖。多有五采云覆其上,非有德之士不能见”。
其三,丹灶泥。这其实是一味中药,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土块,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得,有温经止血、止呕、止泻的功效。据说“出罗浮葛洪炼丹处,泥如小弹丸,红*色,拾归可疗心痛与不服水土之病。以一丸置于水中,忽旁泡起累累,有烟滚滚,上冲水面,须臾泥方消散”“罗浮冲虚观后,有稚川丹灶,取灶中土,以药槽之水洗之,丸小粒,投水中,辄有白气数缕冲射四旁,生泡不已,咍咍有声,顷之,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然后融化,服之可疗腹疾。道士号为丹滓,尝以饷客,治晕船不服水土等症,丸如豆大,饮水调服”。
其四,罗浮山百草油。尽管《肘后救卒方》没有百草油相关配方的记载,但保存了熬制各种药膏的配方和方法,所以百草油的前身一般都追溯到葛洪。罗浮山百草油由七十九味中草药组成,制作工序多达七十二道,是组方用药最多、工序最繁的油剂药品,味道芳香,广泛用于头痛头昏、无名肿*、蚊虫叮咬、晕船晕车、跌打肿痛、腹痛腹泻等病状。
在江南及中原、岭南、西南地区,凡民间传说葛洪履迹所及之处,都留下葛洪炼丹、施药的传说,其中以罗浮山为突出代表。宋代高僧释清外曾写诗赞葛洪:“羽容昔眷此,炼液夺化功。至今寒云色,挂树复凝空。”
惠州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