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传播上百种疾病的常见虫,可能每天都存活 [复制链接]

1#

生活中被蚊咬似乎是“小事”,可你知道吗,全球7亿人感染各种疾病,导致万人死亡,真凶就是“蚊子”,它因此被称为杀人最多的动物,所以被它“吻”过后,除了难忘的瘙痒与“红包”,更应该关心——是否传染上疾病!

蚊子传播3大疾病最致命

疟疾

俗称打摆子。通过蚊子叮咬将疟原虫传给患者。

疾病信号:打哆嗦、高热、出汗、*疸、贫血、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等。

后果: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称日本脑炎、俗称乙脑,通过蚊子叮咬将乙型脑炎病*感染给健康人,夏秋季节儿童多发。

疾病信号:高烧、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

后果: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登革热

南方沿海常有流行。一般潜伏2至7天发病,发病速度快。

疾病信号:打哆嗦、高烧,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可伴有面部潮红、全身出疹子、恶心、呕吐等不适。

后果:可致命,病情的发展决定于是否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

有以上疾病信号,立即就医!

蚊子嗡嗡叫,除了拍拍拍,还能做什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敌方,才能完胜它,接下来教你“治蚊”绝招!

防病对策:“防咬”+“灭蚊”

对待蚊虫传染病,最好的方式是预防。简单来说就是防止蚊虫叮咬+灭蚊。

户外防蚊措施:

1.一般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蚊子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出门溜达啦。

2.如果不得已要出门,建议穿上浅色的长衣长裤,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产品。

3.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

4.外露皮肤涂防蚊喷雾剂:选择含有避蚊胺或派卡瑞丁成分的。

居家防蚊措施:

1.蚊子易聚集在积水处,定期清洁家中储水容器及排水管道,移除不需要的水缸、盆子等盛水容器,每天倒垃圾。

2.随手关上家里的纱窗、纱门,物理防蚊,安全有效。

3.用苍蝇拍或电蚊拍,把蚊子给「啪啪啪」团灭。(但一定要将蚊子绞杀至尽,否则会更痛苦……)

4.蚊子更喜欢汗腺发达的人,出汗了要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爽。睡觉时使用蚊帐,或使用驱蚊产品。(最好物理灭蚊)

还有哪些蚊虫需警惕?

隐翅虫

隐翅虫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如果不将其揉破,它一般对人是无害的。

可怕的是它浓硫酸般的体液,只要沾到皮肤就会出现红斑、水疱、脓疮甚至糜烂,有的还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症状。

所以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千万不要直接拍打或用手捻死,可用嘴吹掉或甩掉。

毛毛虫

毛毛虫的*毛蛰入人体皮肤后,往往会断落,放出*素。

这时皮肤会出现刺痛烧灼感,慢慢变红肿,甚至可化脓溃烂,严重者还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被毛毛虫蜇伤后,可用胶带把红肿部位的“毛毛”粘掉,然后在患处涂擦3%浓度的氨水。

伤口溃烂时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有全身症状时,医院就诊。

蚂蚁

蚂蚁中以火红蚁*性最大。

被红火蚁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瘙痒和灼热,随后出现脓包,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

此时可用盐水或肥皂水清洗患处,再用药膏涂抹,一旦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就要医院就诊。

蜱虫

蜱虫携带有多种病*,叮咬的时候会传播给人类。

蜱虫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起初症状类似感冒,患者会出现高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

如果意识不到是被蜱虫叮咬所引起,很可能就被当作感冒处理而延误治疗了。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败血症、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到30%。

恙虫

在野外草地上活动,还容易遭到恙虫叮咬。

恙虫病潜伏期为4-21天,发病较急,被叮咬处的皮肤会出现焦痂,还伴有发热、头痛、多汗、结膜充血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身体还会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并扩散到四肢,有的患者还会有肝脾肿大,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

这5医院

如果不小心被上述这些虫子咬了,按照快医君分享的方法处理,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因为这些蚊虫都会携带病菌或*素,所以一旦被叮咬后出现以下症状时,医院。

1.不会正确拔出蜱虫,或拔出蜱虫后,虫子头部还留在皮肤内;

2.不小心拍死隐翅虫后,皮肤上出现了条状水肿型红斑,红斑上起了密集的水泡;

3.被叮咬后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红肿,甚至破溃、化脓等情况;

4.被叮咬后,大宝宝会说伤口剧烈疼痛,小宝宝则表现为哭闹不止;

5.被叮咬后,宝宝出现发烧、呕吐、行动异常,甚至意识不清的症状。

快医君提醒:

无论被什么虫子叮咬,当它离开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清洗被咬区域”。这一步骤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清洁剂,使用温和的洁肤香皂就可以。接下来就是止痒,但是如果伤口出现发炎、溃烂、长久不消退现象时,医院的皮肤科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