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未了林霞记忆中的年味儿
TUhjnbcbe - 2024/12/15 17:13:00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记忆中的年味儿

文/林霞

过年的味道太丰富了!

而在我的记忆里过年就是穿一件新衣服,到处看放鞭炮,听鞭炮声。然后吃一顿萝卜掺肉的大饺子!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了,大人总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件新衣服,一般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我的妈妈是个巧手,她会自己琢磨着剪裁。

进入腊月的时候,她就和几个婶子大娘结伴儿去集上,腊月的乡村老集市上,早早的就摆满了好多好多的摊子,小商小贩们,庄子里的大爷大妈们,拿了自己家放了一年的土特产,早早的放在路边上来卖。尽管腊月的乡村很冷,人们还是早早的就来了,他们会花上一两角钱要上一碗胡辣汤或者丸子汤,热火朝天的喝着,再买上两个水煎包,那是农村人最大的享受。汤锅前冒着白烟,人来人往,看着就暖和!

太阳出来了,留着长长的冷冷的影子。人家院子里,光秃秃的大树上,喜鹊唧唧喳喳的叫着。早来的人们搓着手,跺着脚,融化了路边的白霜,时不时和同伴聊着天。

集市上的人渐渐的多了,半上午的时候,冬日的暖阳高高的挂在天上,街上的人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噪杂纷繁,热火朝天。

这时候花花绿绿的布摊子前面会围着一群群的妇女,她们头上包着围巾,穿着厚厚的,各种花色的棉袄外套,商量着扯上一小块一小块的布料子,为家人为孩子们做件过年的新衣服。这样的事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平时是舍不得的!我的母亲也是她们中的一员。

赶集回来,婶子大娘们会在一块儿商量着剪裁缝制,她们商商量量地量着尺寸,用手比划着,有的还拿件旧衣服做样子,然后在墙上抠一小块硬质的土坷垃,做笔在布上画线,然后拿起剪刀咔嚓咔嚓的剪起来,执剪子的往往是母亲,她们都说她手巧,做的衣服可身。剪完以后,一打一打的收好,卷起来,各人拿回家去缝制,更多的时候是大家三三两两凑一起,说着闲话,还能相互商量着做衣服。这个时候就往往会分辨出谁最灵巧谁最笨了,有的女人做的衣服很好看,针脚很细密,很规整,而有的人却做的针线粗粗劣劣,穿上也不太好看,孩子们是不懂的,只要花花绿绿的都高兴的蹦蹦跳跳,而男人们细心的能看出来,或者有别的女人指出来,男人会不高兴的,他们这时候可羡慕那家的巧媳妇儿了,可有什么法子,人家命好呗!而这时候自己的女人啊,满脸的歉意,不知说什么好。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就是小年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正式准备过年,不论天有多冷,都要洗刷打扫,把一年来陈旧的污垢清理干净,不要把它带到下一年去。

这一天天刚亮,母亲就收拾起来,把家里的角角落落清扫干净,把一些家什拿到院子里归归类,篮子簸萁,锅盖篦子,陈年的面缸面瓮,瓦罐茶壶等等,通通拿出来,等到吃过饭了,弄一个大盆盛满水,该洗的洗,该刷的刷,我也会帮着干这干那,忙的不亦乐乎!

二十三这天,家家要祭灶。母亲拿了祭灶糖,放在老灶爷那里,等到天黑了,一家人都在的时候,母亲就烧香祭灶,如果有一个人不在家,妈妈说也不能祭灶,怕把人寄到外面了。过年团圆,是家家户户都盼望的!

腊月二十三以后的日子,差不多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首先就是蒸包子。大人们挖开秋末的时候埋在土里的萝卜,有又青又大的辣萝卜,还有红红的胡萝卜,扫去泥土,切去顶部,放在水里洗干净,刚出来的水有点温,时间长了好凉,洗萝卜的手冻的红红的,但不停的忙着,还能忍。洗了一大堆萝卜之后,就开始用擦子擦碎了,然后放在锅里煮一下,捞出来,用抹布一裹,放在洗干净的石头上,或者一个平板上挤出里面的水,然后放在案子上剁碎,放着調包子馅!

除了蒸菜包子,我们家还要蒸甜馅的豆沙包,里面往往用豆沙和红薯,再加上红枣,很好吃的!这个往往要做成玉米面的,也很好吃!

这样包子馅子准备好之后,第二天,天不亮母亲父亲都早早起来,母亲先烧了一大锅开水,然后父亲帮忙和上一大盆面,放在暖暖的被窝里,那时候没什么取暖工具,被子都是老棉花套,可下面却铺着厚厚的麦子秸,也很暖和,大半晌的工夫就发好了,我们就开始蒸包子,蒸馍馍!

开始时,总要先蒸一个大花糕,到三十中午敬天地上供用的!如果面发的好,圆圆的大花糕,白白胖胖,水水灵灵,象征着来年会大丰收,日子也会过的富裕红火!

我很早就开始学着蒸,爷爷蒸的东西很好看,他说年轻时家里卖过馍馍,所以蒸起馒头来水灵灵的,奶奶就不行,她年轻时在城市有钱人家里长大,农村的活儿大都做不好,我就跟爷爷学,捏枣花,蒸花糕,馍馍,很快就会了,虽然做的不太好,可是他们总夸奖我,学的也挺快!

但是尽管我会做,他们还是总让我烧火,一锅一锅的烧啊,累的我够呛,尤其一天烧到黑,还往往要烧几天,够的那个劲儿啊,现在想想那滋味还清楚!因为那时候蒸的馍馍包子还有其他的挺多,虽然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可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这点菜馍类的就是最好的过年用品了!

蒸了那么多包子馍馍,放的面缸草筐里都是,这就是主食了。还要炸些素肉丸子之类的,所谓素肉,一般里面是没有肉的,往往只是一块长条面,上供要用的。难怪好多年我不理解母亲炸的素肉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当时过年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吃的,大人说过年的时候不兴干活,就吃饭玩乐,连做饭也都要做现成的熟食。所以那时候,从初一开始,就天天玩,到处串门走亲戚,大半个正月都在悠哉悠哉的闲着。虽然生活清苦,可人们的心情还好,心态平和,生活充满乐趣。那时环境也好,蓝天白云,纤陌交错,路上从不见车辆,少有排放的污染,少有交通的安全隐患。有时候有雪,踏雪赏景,堆雪人打雪仗,扫一片地儿,拿出井绳,大人孩子一块儿跳大绳,踩高跷,玩各种游戏,玩的真个是痛快!不像现在,有的人常年打工在外,过年也不顾的回来,有的到了年三十才回,不过初五六就又离开了家,家虽清苦,可那是根,谁不愿依在家里多待几天,和家人好好聚聚,享受享受天伦之乐!可是为了生活,不得不漂泊在外!现在人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压力却大了,整日里奔忙,心态也不宁静,到处都是竞争!

但无论平时多么忙碌,总还能趁过年回家团圆,真要感谢我们传统的节日——过年!

节日的开始,应该是从贴春联开始的。二十八九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那时候没钱买,就买张红纸,请村子里有文化的人写,然后贴在门上,就有了年味儿!有的婶子大娘不认字,反着贴,到着贴的都有,我这个念过书的孩子也经常给她们帮忙的!只有红红的春联贴上了大门,提前请来的花花绿绿的天爷灶爷也各就各位,年味儿就浓了!

三十正式开始过年。那天上午,家家户户上供,敬天敬地敬先人,把仙逝的老人请到家里,有的入了族谱,有的敬在堂屋,上供时一起享用!这天,整个上午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连绵不断,直到过午之后就停了,下午就是除夕,什么都不能干了,好好为聚餐准备。那时候没有电视,看不了春晚,就一家人团聚!而现在,聚集喝酒的,看春晚的,农村胡乱放炮的,自然是更热烈了,可味道却变了,变的有点说不出的滋味,我却更怀念小时候的年味儿!

到了初一,要起五更的!

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夜,睡觉前,大人有很多事情要安排,什么五更早起不能出动静,只能用鞭炮声把人叫醒。下饺子不能拉风箱,提前备好好用的干柴火。不能往地上泼水,院子里撒上芝麻杆,叫撒碎,也不知道是撒岁,总之等等有很多忌讳!而且拜年也要趁天不亮的时候!初一那天顺,也就是一年的开始顺,一年都顺。除夕晚上,母亲会在锅台上撒上五谷杂粮,叫压锅粮。预示着来年有个好收成!锅里还不能空着,要放上馒头花卷等。总之大人们郑重的不得了!

第二天,天还很黑,我在酣睡中被噼噼啪啪疏疏落落的鞭炮声惊醒,很自觉的穿上珍放了好久的新衣服,跑到院子里,院子中间的大枣树上,高高的挂着红灯笼,照着院子里像朦胧的月光!父亲和母亲已经在忙活了,母亲已经在各个神位那里烧了香,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昨晚抱的柴火在锅底下烧的正旺,不拉风箱,不知道为什么!很快,母亲就指示父亲放炮仗,下饺子。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把全家人都惊醒了。孩子们在睡梦中迷迷糊糊的找着各自的新衣服,都知道是过年,急急忙忙起床,这时母亲已经喊大家吃饺子了!匆匆忙忙的,要不拜年的人来了就顾不上了!

好一阵忙碌之后,院子里响起哗啦哗啦的踏碎声,给爷爷奶奶拜年的人来了!于是和众人一起去串门,给老人给长辈们拜年!家家的老人们都安详的等待着,不一会儿,孩子们的口袋里装满了红枣核桃山楂糖果等好吃的!可是新穿的衣服却跪满了泥土,可孩子们却高兴的叽叽喳喳,笑声不断!

红红的新春联,鲜艳的门神图像,使黄土泥墙焕然一新,颠倒的春字,遍地的炮竹碎片和凌乱的芝麻杆使干枯的疏枝和破旧的小院充满节日的快乐!大家四处串门,相互问候拜年,老人们乐呵呵,孩子们欢天喜地,大家相互祝福!满街都是新气象,满村子里都是拜年的人!

忙活了一大早晨,太阳出来了,门串的也差不多了,人们就聚集在家庙里看放炮仗,好大的一挂鞭炮,高高的挂在树上,响了好久,鞭炮声一停,孩子们飞一样扑过去,捡那些没响的,拨了皮,用火柴点着看烟花。

到了下午,折腾累了困了的人们,各自回家补觉去了!

一觉醒了,就是初二了,初二是年前结婚的新媳妇回门的日子,自然是热闹非凡的一天!随后初三四等几天,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日子,走完亲戚,差不多年就过去了!

年真正过去,还要到十五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来初四初五,串门儿的越来越少,年味儿就越来越淡了!过来十五以后,开了春儿,土地解冻,人们陆续来到田间,年味儿渐渐的消失了!

作者简介:林霞,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山东鄄城县教师。诗书音画爱好者,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和中国画,多年来喜欢把中国古典文学当做精神食粮进行咀嚼研读和品赏。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有多首古典诗词,现代诗,散文等,在多个平台发表,得到一致好评!一直在努力学习中!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未了林霞记忆中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