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型实战句子表达效果
TUhjnbcbe - 2024/12/17 17:59:00
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例题:

(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语文试题)

原句: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提问形式: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通读整个语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为单位,划分语段层次,尤其要找准语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点。

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A.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B.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比对题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与原句表达的的不同之处。

根据总结的答题角度,针对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处。(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使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写后的句子表达不出这样的表达效果”。

方向:

修辞及表达效果

修饰词语的运用/表达效果

陈述主体

前后句衔接/上下文的衔接紧密度

内部结构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

句式长短句的区别

语气节奏与语境相符

语言风格与语境相符

与上下文语体一致

情感更充沛,与抒情语境更为符合

更富有读情画意,更有意境与艺术感染力

更能体现文章主旨,表达了/凸显了……精神

13、内容上写了……表现了……

14、语言特点:形象生动、简练传神、简约含蓄、淡雅自然等

15、分析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

答题角度小结:

修辞(要点出具体哪一句用了修辞)

比拟,生动形象,增强感情色彩。

夸张,生动形象,强调突出

借代: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的色彩更加鲜明

对偶:整齐匀称,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语言凝练,蕴藏丰富的内容

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增强语势,表达激情

反复:突出重点,深化主题;便于抒发激情,增添旋律美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引用:增强说服力,提高表现力

词语运用

动词

“……”(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生动地描绘了……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

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拟声词: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了……

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定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四字短语连用: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关联词,分析其关系。

短句VS长句

如:西边田野上走来了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的。

短句的效果:

强调作用,突出表达情感。

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起来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思想的丰富多彩和感情的波澜起伏。

主动句VS被动句

原句……作主语,与前句……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搭配

原句用主动语态,更能突出(主语部分)

句子语气(反问句/设问句/双重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VS陈述句/常式句)

原句用了反问句,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气,表达/强化了……之情。

原句用了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原句用了双重否定句,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原句用了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原句用了感叹句,抒情强烈。

突出的对象不同。原句突出……,改句突出……

倒装句VS常式句

原句使用了倒装句,强调了……(前置或后置的部分)

原句能更好地承接上文写……,同时引领下文写……/与下文写……衔接照应得更加紧密

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

整句VS单句

如: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和烦恼。——在生命与生活中,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恼。

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与“……”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

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主语),原句将……对举,更能强调……

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口语VS书面语

1、(口语)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

2、(书面语)庄重严谨。

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宜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客观公正。

同步练习:

第一组:

1、(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

2、(山东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原句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短句也更显活泼;2)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符合感知逻辑,层次感更加明显,;3)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更亲切生动。

3、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_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

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角度总结]语序调整;用词(活用);修辞(排比)

4、(湖南长郡中学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1分),加强了语气,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情(2分)。

第二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茶,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端着杯子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型实战句子表达效果